当前位置:首页 > 扶持政策 > 省内政策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2017年度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的通知

时间:2017-03-13 16:30:00  来源:  作者:

       为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支撑我省创新产业集群建设,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根据《青海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领域和《青海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我厅组织开展2017年度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下称“专项”)的申报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申报推荐程序

各申报单位应按照申报系统格式认真填写相关基本信息,严格按照管辖权限逐级进行网络申报、审核推荐。市、州所属科研事业单位和企业应按单位注册地由所在的市、州科技局进行网络审核推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属企业由园区管委会进行网络审核推荐;省级事业单位、中央驻青科研单位、中央及省直属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单位可直接向省科技厅进行网络审核推荐。
 
专项组织形式要求

    专项项目组织须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系统性解决企业重大核心技术问题和社会经济生态建设的重大问题。按照项目整体申报,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专项围绕其核心目标可设若干子课题,原则上不超过5个。各子课题分设课题负责人一名,在项目首席科学家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子课题相关工作。
    专项设首席科学家一名,具体职责为:把握项目研究方向,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实施的管理和协调;组织研究队伍,选定课题负责人,负责项目子课题的设立、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
重大专项牵头单位负项目主体责任,具体职责为:根据重大专项工作需求,组织保障相关配套科技资源到位;推动突破技术的行业推广工作;负责项目经费合规使用;推动研究数据共享工作。
 
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

    1.原则上须在青海省内注册满三年以上、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等。
    2.申请项目须与主要业务方向一致,具有与专项相关的核心知识产权,同时必须具备经相关程序批准的基本建设计划等条件。
    3.申报单位应具有相应规模的资金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及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做到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4.作为申报单位的企业,须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原则上不应超过60%,上一年度享受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缴纳税收不低于100万元(免税企业不受此限制)。无法享受相关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须提供开展科研工作的情况说明及佐证材料。规模以上企业还须提供上一年度统计填报《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表号(107-1)、《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号(107-2)作为研发投入凭证。有自筹科研经费的专项必须提供相关配套资金证明,并保证及时足额到位。
    5.鼓励由企业牵头与科研机构和大型学联合申报;对于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专项,鼓励由行业管理部门、产业联盟或市、州政府牵头组织推荐。
    6. 产学研联合或其它合作专项应满足以下条件:
   (1)应具有前期合作基础,省内企业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其它企业共同申报。在申报时应提供前期合作基础佐证材料,同时应签有责权利明确的合作协议。
   (2)对申报企业前期已支付合作科研单位研发资金的项目,其他条件等同情况下优先予以支持。
 
项目负责人的条件和要求

   1. 首席科学家和课题负责人应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属于“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的外籍人士不受此条件约束),无不良信用记录,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其任职资格专业方向须与申报项目研发方向一致。
 2. 首席科学家同期可主持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各一项,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一项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
 
其他要求

   1. 重大科技专项主管部门及推荐单位要严格按照本通知所规定的专项申报条件、指南范围要求,做好专项筛选和组织申报工作,在申报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申报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科研诚信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有应结未结项目、终止项目未按照要求退回经费、撤消项目及相关不良信用记录的科研人员和项目承担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不在此范围)以及在“信用青海”省级信用平台存在失信行为的单位均不能申报或参与本年度专项。
 2. 在网上提交申报资料时,须同时提交以下原件扫描件:
 (1)申报单位(含所有参加单位)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2)项目(课题)负责人身份证明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3)自筹资金必须提供银行存款证明文件、借(贷)款合同、第三方投资者资金等相关证明自筹资金来源的文件;有生产经营活动的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提供上一年度由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4)企业完税证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证明或研发投入税务部门备案凭证。
 (5)规上企业上一年度的《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项目情况》表号(107-1)、《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研发活动及相关情况》表号(107-2)。
 (6)联合申报合作协议(包括任务分解、考核指标、经费分配比例和知识产权归属等)。
 (7)相关研究成果或前期工作证明材料(如专利证书、成果证书、知识产权使用协议、文献或样品检测报告等)。
 (8)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9)有资质的查新机构出具的有效科技查新报告。
 (10)若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须提供入选文件。
 (11)产业化类项目须提供相关批准文件,如:环评报告等。
 3. 按照有关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规定,企业承担的专项原则上采用后补助方式予以支持。
 4. 申报专项的产出必须明确量化,在实施期内可考核。
 5. 本次专项征集时间为:2017年2月7日至3月7日,请各单位严格按规定时限完成提交工作,逾期将不予受理。


网络申报

(一)各专项申报单位须通过青海省科技项目管理系统(网址:http://www.qhkj.gov.cn)注册并登陆申报。在专项申报材料经网上形式审查通过后,须在申报截止日前提交由系统生成并加盖公章的文本材料一式3份(含附件)至项目受理中心。
 
材料审查

(二)受省科技厅委托,由青海省科技项目受理中心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2017年度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方向及具体要求
专项一:太阳能热发电多元熔盐产业化及工程验证
 
专项背景
依托青海太阳能资源及盐湖矿产资源,针对光热发电熔盐系列产品开发技术需求,建立熔盐热物性测试平台,通过熔盐储热介质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化验证,对多元熔盐配比进行优化,形成太阳能热发电熔盐标准,促进光热发电产业发展。
 
研究内容
(一)研制高性能低腐蚀低成本多元熔盐材料。
(二)搭建光热熔盐储能工程化验证平台,进行模拟验证试验。
(三)研制年处理万吨级的混合熔盐混配、初熔和填充装备。
(四)研究提出太阳能热发电传热蓄热熔盐选用标准及性能测试的标准评价方法。
 
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一)高性能低腐蚀低成本多元熔盐材料的配制与性能提升。研发熔点150-220℃,分解温度600-700℃的多元熔盐,蓄热密度大于500kJ/kg;获取熔盐服役工况各热物性参数。申请相关专利3项。
(二)光热熔盐储能工程化验证。建成1MW储热试验平台,验证3-5种优选新型熔盐的换热特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等参数。优选2-3种熔盐在5MW电站进行工程化应用,满足太阳能光热发电优选熔盐主要指标要求。申请相关专利5-8项。
(三)太阳能光热发电多元熔盐产业化示范。建成年产万吨级规模的多元熔盐储热材料生产线,熔盐杂质指标达到氯离子含量小于0.03%(质量百分比,下同),主成分含量大于99.5%。生产成本控制在5000元/吨以内。申请相关专利5-7项。
(四)太阳能光热发电多元熔盐体系标准研究。制定从单质盐提纯到混合熔盐混配系列标准以及生产规范,构建成套标准体系。申请相关专利2项,技术标准3-5项。
 (五)项目执行期内新增产值1亿元。
 
实施期限
2017年至2020年
 
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20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须匹配不低于专项资助经费5倍的科研经费投入。
专项二:基于多晶硅生产的循环产业链接技术
 
专项背景
针对我省光伏制造业面临的降低能耗和提高装备效能的两大挑战,以开发绿色循环新技术,促进产业循环发展为目标,攻克硅烷/氯硅烷-低成本电子级多晶硅-流化床颗粒多晶硅-低成本光纤预制棒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和产业链链接核心技术,形成以电子级多晶硅为核心的产业链。
 
研究内容
(一)研发特大型还原炉生产技术、冷氢化节能技术和热耦合精馏技术等技术,实现电子级多晶硅生产过程提质增效。
(二)开发流化床颗粒多晶硅制备工艺及装备,实现硅烷热分解法制备高纯颗粒多晶硅产业化。
(三)研发光纤预制棒真空烧结技术。
(四)开展低成本光纤预制棒、光纤及超低损耗光纤生产技术研究,实现产业化示范。
 
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一)超纯硅烷气、氯硅烷制备技术。电子级硅烷气产品指标:B<0.2ppb,P<0.2ppb,金属(Fe、Cr、Ni、Cu及Zn)<1ppb,符合GB/T 15909-2009要求;形成年产百吨级电子级硅烷气产能;电子级三氯氢硅产品指标:B≤0.1ppb,P≤0.3ppb,Fe≤2 ppb、Cr≤1 ppb、Ni≤1 ppb、Cu≤1 ppb、Zn≤1 ppb、Al≤1 ppb;产量满足万吨级电子级多晶硅、百吨级电子级硅烷气的生产需求;光纤级四氯化硅产品指标:Fe≤5ppb,Cr≤1ppb,Cu≤1ppb,Mn≤0.5ppb,Ni≤1ppb,Al≤5ppb,V≤2ppb,Co≤1ppb;形成年产千吨级光纤级四氯化硅产能。申请相关专利2件。
(二)低成本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综合技术。多晶硅产品达到GB/T12963-2014规定的要求,其中电子1级多晶硅综合电耗低于100 kWh /kg、电子3级多晶硅综合电耗低于75kWh /kg;形成年产万吨级电子级多晶硅产能。申请相关专利6-8件。
(三)流化床颗粒多晶硅制备技术。颗粒多晶硅产品指标:少子寿命≥10μs,P≤7.74ppba,B≤4ppba,C≤5ppma,表面总金属<300ppbw。申请相关专利2件。
(四)低成本光纤预制棒、光纤及超低损耗光纤生产技术。低成本光纤预制棒及光纤产品指标:光纤1310nm衰减系数≤0.344dB/km;1383nm衰减系数≤0.344dB/km;1550nm衰减系数≤0.204dB/km;1625nm衰减系数≤0.244dB/km;形成年产百吨级光纤预制棒生产线,比现有行业平均生产成本降低15%;超低损耗光纤指标:在1550nm波长下最大损耗≤0.195dB/km;在1625nm波长下最大损耗≤0.210dB/km;
  形成年产十吨级超低损耗光纤预制棒示范生产线。申请相关专利6-8件,技术标准1项。
(五)项目执行期内新增产值2亿元。
 
实施期限
 
2017年至2020年

 
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20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须匹配不低于专项资助经费5倍的科研经费投入。
专项三:光电新材料关键
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专项背景
以引领我省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整合创新要素,发挥资源优势,开展高性能氮化铝粉体、碳化硅单晶及外延片、蓝宝石晶片制备技术研究,提升我省光电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
 
研究内容
(一)研究氮化铝粉体原料组分设计、氮化铝粉体前驱体制备和高活性γ-Al2O3粉表面改性技术,开发高性能氮化铝陶瓷粉体连续式合成制备工艺。
(二)研究碳化硅外延片生产过程晶型稳定、微管缺陷和位错密度控制技术,开发降低碳化硅外延材料缺陷的关键工艺。
(三)研究蓝宝石晶体生长装置中双温区温度梯度控制技术,开发导模法蓝宝石晶片(双片)制备工艺。
 
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一)高性能氮化铝陶瓷粉体制备及产业化示范。氮化铝粉体产品指标:C≤500ppm,O≤1.20%,粒度分布(μm):D50≤1.30,D90≤3.20;比表面积≥2.8m2/g;建成年产10吨级氮化铝粉生产线。申请相关专利3-5项,技术标准1项。
(二)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产业化示范。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产品指标:4英寸和6英寸衬底片:衬底XRD摇摆曲线半高宽小于60arcsec;微管密度小于5个/cm2;表面粗糙度小于0.2nm;形貌-20<Bow<20、Warp≤30、TTV≤15、SBIR≤4;衬底片直径100mm±0.5mm(4英寸),150mm±0.25mm(6英寸);碳化硅外延片产品指标:外延材料XRD摇摆曲线半高宽小于60arcsec;表面缺陷密度MPD<0.2个/cm2、BPD<500个/cm2、TSD<300个/cm2;外延材料厚度不均匀性:小于3%;外延材料浓度不均匀性:小于5%;平整度:-20<Bow<20,Warp≤30,TTV≤15,SBIR≤4;表面颗粒:大于92%区域无。形成年产4英寸和6英寸碳化硅抛光片各1万片,4英寸外延片及6英寸外延片各5000片生产能力。申请相关专利5项。
(三)蓝宝石导模法长晶工艺研发及产业化示范。蓝宝石晶片产品指标:晶片尺寸:350×80×20mm;位错密度<1000/ cm2;A向垂直度偏差<0.5°;透光率≥92%;翘曲度<0.03;长晶时间小于32小时;耗电<1100度/炉。建成年产蓝宝石晶片50万片生产能力。 申请相关专利3-5项,技术标准1项。
(四)项目执行期内新增产值1亿元。
 
实施期限

2017年至2020年
 
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15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须匹配不低于专项资助经费5倍的科研经费投入。
专项四:沙棘资源高值化产品
开发及产业化
 
专项背景
针对沙棘特殊功效活性成分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解决精准高效提取、稳定质量标准、提高活性提率等共性技术,开发系列沙棘活性成分高值化产品,打造“高原沙棘”产业品牌和龙头企业,促进青海沙棘产业健康发展。
 
研究内容
(一)优化沙棘中系列特殊功效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制备工艺。
(二)进行沙棘中系列活性成分的功效学对比试验,明确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的生产许可数据参数。
(三)对沙棘中特殊功效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生产研究,确定规模化生产中的过氧化、活性稳定、得率提高等重要生产控制质量标准。
 
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一)优化提取制备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从沙棘中提取的特殊功能性化合物得率不低于3%。高纯度产品提纯程度不低于80%、低纯度产品纯度不低于5%。
(二)研发2-3款保健食品,取得国内国际生产许可;
(三)研发食品添加剂1-2个,纯度实现不低于10%。
(四)研发膳食产品4-5款,保健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3款、高纯度和低纯度食品添加剂各1款。
(五)申报并获批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的生产许可。建立高值化产品生产线。
(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件,产品标准1-2个;发表论文2-3篇。
(七)研发的沙棘系列高纯度产品每吨不低于200万元,低纯度产品每吨不低于5万元。项目结束当年,可实现不低于1亿元的年产值。拉动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
(八)推动以原料基地建设为目的的沙棘经济林造林项目的实施,扩大沙棘天然林封育面积和种植面积,生态恢复、绿洲扩大,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实施期限

2017年至2020年

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10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须匹配不低于专项资助经费5倍的科研经费投入。
专项五:海北州高寒草地生态
畜牧业大数据管理平台
与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专项背景
为发展我省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针对高寒草地畜牧业的特点,合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适宜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平台,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生态畜牧业管理决策支撑体系,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特提出本专项。
 
研究内容
(一)研究畜牧生产管理过程中草场产量、营养的动态变化、草场网格化监测、地面多光谱数据、家畜标识、定位、体重、游走路线、区域等监测信息的自动化实时获取技术方法,提出适应草地畜牧业生产管理的物联网监管技术体系,并开展包括养殖模式、游牧制度、草地生态保护、草畜平衡、草畜耦合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二)利用气象、资源卫星、无人机等多源遥感数据,开展高寒草地遥感监测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研究,实现草地空间分布、草地利用现状、草地载畜量现状等监测信息的快速分析提取,并将监测结果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推送服务。
(三)制定数据汇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对生态畜牧业数据资源进行融合处理,建立生态畜牧业分析大数据资源库。建立可支持多种数据展现方式、界面友好、操作便捷的大数据服务平台。
(四)面向政府、企业、农牧民等服务对象,分析典型决策支持功能需求,重点开展放牧补饲方案、项目示范区划区轮牧、游牧方案优化及监控等大数据驱动的生态畜牧业管理决策模型,形成以生产服务、草场监测为主的决策支持方案。
 
考核指标及预期成果
(一)建成高寒草地畜牧业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多源监管信息的融合、统一管理和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服务。
(二)在两个区实施生态畜牧业精细化管理,面积不少于150万亩,辐射面积不少于300万亩,精细化管理家畜不少于20万羊单位。
(三)通过新型游牧制度等先进技术示范,单位草场载畜量增加不少于20%;项目实施区农牧民经济收入增加不低于30%,形成产值3亿元以上。
(四)制定技术规范10项以上,申报专利10项以上,取得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上。
 
实施期限
 
2017年至2019年
 
支持强度
拟资助经费1000万元,项目承担单位须匹配不低于专项资助经费5倍的科研经费投入。

 

  • 地址:青海西宁生物园区经四路26号10号楼
  • 电话:86-0971-8062165
  • 传真:86-0971-806213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