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如何选择?选择的项目如何更有意义?如何让意义内容更大化?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小伙才让加选择了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的创业项目,传承民族文化、实现自身价值、带动乡亲增收……借着全省创业之风,小伙子的生意越来越火了。
回归民族文化:
创业带动乡亲增收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沙沟乡的尚义玛一家5口人,以前只有务农一项收入,加上还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大学,日子只能勉强维持。“现在我在才让加的公司里做藏绣老师,一个月就多了三四千元的收入,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也能解决了,还让我的生活多了很多乐趣。”说起新工作,尚义玛笑了。
尚义玛口中的才让加,2010年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 2013年11月,不顾父母反对,辞去了在共和县电视台的工作,带着筹到的30万元,注册了贵南县岗拉美朵民族服饰有限公司,以各类民族服饰,藏绣辫套,工艺品设计、加工为主要经营内容。
“藏绣本身是藏族传统的刺绣装饰艺术,我们贵南的藏绣,特别是藏绣辫套,做工精美、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市场前景好,藏绣艺人资源也特别丰富。”说起为何创业,才让加说:“当时在我们乡没有专门做这方面的公司,家乡的资源这么丰富,为什么不把民族特色发扬出去?考虑了一阵子,想着回家创业。”
在才让加的庭院中,12名村民正熟练地绣着手里的工艺作品。才让加介绍:“我们这里的妇女几乎人人都会藏绣,公司按照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把制作材料发下去,村民们按设计绣好作品,我们统一收购,按绩效发工资。她们都喜欢来我家一起工作。”
坚持手工藏绣:
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
公司一成立,才让加就在海南州开了自己的服装专卖店,用于零售与接订单。虽然对民族服饰、藏绣有一定的了解,但没有经验,“当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对参与工作的零散农户的管理上,虽然大家手艺好,但公司需要统一的标准和管理,这就需要不断沟通与协调。”才让加说。
现在,才让加的公司有6位藏绣老师,专职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不定期请来苏州的刺绣老师交流,拓展思路,实现产品创新。虽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机械也可以生产出藏绣辫套,不仅能够批量生产还能节约成本。但对于这点,才让加显得有些排斥:“宁愿卖不出去,也只做原汁原味的手工藏绣,即便以后只有几个人坚持手工,我也会坚持。贵南藏绣历史悠久,我们要把这个传承下去。”
2014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海南藏族自治州“中国藏绣艺术之乡”称号,贵南县被授予“中国藏绣生产基地”称号,这让才让加对家乡的藏绣产业发展更有信心。为了传承与保护手工藏绣文化,才让加组织牵头成立了贵南县岗拉美朵民族传统辫套协会。
精美产品得畅销:
借好政策有新打算
因为才让加公司的藏绣辫套制作精美,服装面料与款式上等,经过一年的努力,才让加公司的衣服与辫套已经销往多个州县。2014年公司纯利润近70万元,员工开支48万余元,现有员工115人,带动全县近400余人从事藏绣工作实现增收。在公司做藏绣辫套的农户,按绩效工资计算,每月能有1000元至7000元的收入。
除了初期通过产品展示、散发宣传册和现场演艺、解说等方式提高销量,才让加还参加了2014年和2015年的“青洽会”,公司的服装与藏绣作品在展馆集中亮相,得到了众多消费者和参会企业的关注与高度评价。才让加说:“两次展会经历不仅是对企业的宣传,还是对青藏高原特有的民族藏绣文化品牌的宣传,能得到认可我很开心。”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才让加认真地说:“赶上现在的好政策,希望借助创业贴息贷款的动力,与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做更多产品,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乡亲创收。”
★新闻链接★
创业大赛助力青年创客
随着我省创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渐浓烈。我省通过各类创业大赛为青年创客提供平台和创业帮助:首届青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首届“交行杯”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初赛区展开激烈角逐。
首届青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青海大学承办,比赛共分为校级选拔赛、青海赛区复赛阶段、国赛阶段。截至报名当日,我省4所本科高校、5所高职院校共76支团队报名,报名总数列西藏、宁夏之前。通过激烈角逐,评选出铜奖9项、银奖6项、金奖3项。
首届“交行杯”青海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省科学技术厅、省财政厅、交通银行青海分行主办,大赛在全省设7个赛区,大赛分为企业组和团队组。青海青年创业园作为第一初赛区企业组的参赛场地进行比赛,来自全省的生物医药和先进制造类的21个创业团队展开激烈竞争,优胜的10家企业进入复赛。
青海青年创业园分赛区选拔活动启动以来,共有45个创新创业项目报名,项目涉及“互联网+”、生态养殖种植、制造、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等多个行业,其中,电子信息行业报名参赛项目达到20个,占报名项目总数近一半。经过大赛组委会审核,园区最终推荐的41个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审核进入初赛。